高校不安排住宿未必是常態(tài),做好銜接才能確保公平|荔枝時評

2023年12月12日 15:36:54 | 來源:荔枝新聞

字號變大| 字號變小

文/王鐘的 

(作者王鐘的,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,媒體評論員;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、荔枝網獨家約稿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)

近日,有媒體報道,多所高校在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明確,不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。例如,北京大學、南京大學不為專業(yè)學位碩士研究生提供校內住宿,廈門大學不為被錄取為非全日制的碩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業(yè)的碩士研究生提供住宿。湖南大學則明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住宿實行自愿申請制,學校根據現有的宿舍資源,在一定范圍內提供房源給新生選擇。

高校官宣不給部分研究生提供校內宿舍,有人將其解讀為一種趨勢,也有人擔憂,讀研的成本大大上升了,但與此同時,不少人認為這些不提供校內住宿的多為知名高校,并不擔心生源,有考生就表示“只要能考上,在外租房也是可以的”。

一些高校無法為部分研究生提供宿舍,與近年來的研究生擴招直接相關。教育部數據顯示,2020年研究生招生110.66萬人,擴招20.74%,2021年、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比分別比上一年增長6.32%、5.61%。如此龐大的擴招規(guī)模,當然給高校教學、后勤等方方面面增加壓力,也直接表現在一些承擔擴招任務的名牌大學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,無法讓全部學生都住進校內宿舍。

實際上,類似情況并非首次發(fā)生。歷史上看,高校一旦大幅度擴招,往往都會面臨校內住宿資源緊張的局面。2000年前后,在本科生大規(guī)模擴招的時期,一些高校也無法為滿足擴招學生的住宿需求,出現了以較低分錄取的“走讀生”。隨著高?;A設施的逐步跟進,“走讀生”的概念很快退出歷史,目前本科生通常都能住進校內宿舍。

有教育觀察者引用國外一些高校的案例,認為中國高校不為學生提供校內住宿將成為趨勢。然而,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認知,不可照搬外國模式。首先,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住宿要求,國內高校已有充分基礎。近年來,不少高校的校內宿舍資源不斷改善,一些高校已經達到本科生4人一間、碩士生2人一間、博士生1人一間的住宿標準。一些高校還擁有寬敞的新校區(qū),具有進一步改善住宿條件的潛力。

其次,近年來的研究生擴招是階段性的,如此快速的擴招不太可能長期持續(xù)。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的擴招政策,也有著舒緩就業(yè)壓力的考慮。而且,為了保證研究生招生質量,高校也會逐步控制招生,招生規(guī)模不會只升不降。

在我國,高等教育具有公益性,不讓每一個學生因為經濟原因而輟學,是社會的普遍期待。研究生教育不僅滿足著個人提高學歷的需求,也肩負著為國家培養(yǎng)科研人才的任務,是建設教育強國、科技強國、人才強國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我國的一流高校多位于一線城市和發(fā)達地區(qū),校園周邊的房租租金并不低,如果完全把學生住宿問題推給社會,無疑會給他們求學帶來過重的經濟壓力,甚至影響他們的人生規(guī)劃,不利于選拔和培育人才。

當然,在短期擴招的背景下,高校不太可能“變出”富裕的校內宿舍。對此,有必要做好銜接和說明。此次多所高校在招生簡章里明示宿舍分配情況,讓他們在選擇報考高校時就慎重考慮,這總比學生被錄取后才發(fā)現沒有宿舍來得透明。此外,一些高校也提出將積極協(xié)調拓展校外住宿資源,希望這些行動得到落實,讓學生不為住宿問題“傷腦筋”。

對于哪些學生可以獲得校內住宿,高校分配也應體現公平和科學。比如,一些高校提出不給定向就業(yè)的或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提供宿舍,是因為考慮到他們一般已有工作和收入,這當然是合理的。不過,不給專業(yè)學位碩士研究生提供宿舍,卻有“一刀切”之嫌。專業(yè)型碩士重點培養(yǎng)應用型高級人才,滿足著社會對專門人才的需求,不該在住宿問題上被區(qū)別對待。尤其是對于家庭經濟困難者,高校應開放申請渠道,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實際需求。

歡迎關注荔枝銳評(lizhirp)公眾號:

下載荔枝新聞APP客戶端,隨時隨地看新聞!

layer
快樂分享